找到相关内容59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简述如意八宝塔

    圣谛,即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,此等四法,于圣智前,确定谛实,无错乱故,名为四圣谛。   神变塔(Miraculouus Stupa)藏语为“乔赤巧丹”,又名吉祥降魔塔。是在佛陀于舍卫国袛陀园中广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41682798.html
  • 五趣轮回图的象征意义

    纠葛,这幅轮回图就是口尾相衔的画法。最内圈也象征着四圣谛中的集谛教法,寓意贪嗔痴三种负面心绪是一切苦的根源。   三、第二圈:从内向外的第二圈有阴阳两半,一面白,一面黑。在白色的半圈内有三个头向上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8034985538.html
  • 因明论式的推演及其公设略探──兼述辩经上的运用(三)

    烟于火缘生相属」的定义故。 守方:同意。 〔举例说明〕:引经据典 ○甲的主张:凡是苦谛,遍是集谛。 乙一:须弥山王,应是集谛,因为是苦谛故。(破式) 甲一:因不成。 乙二:须弥山王,...同意[根本破式]。 乙四:须弥山王,应不是集谛,因为不是产生自果苦谛之业、烦恼任一所摄之有漏之事物故。 甲四:同意。 六、结语  本文示出,因明论式中大、小前提的成立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1238017.html
  • 高倍镜下看烦恼

    随眠和修所断十随眠:  1、见所断八十八随眠:  欲界三十二:  苦谛十——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;  集谛七——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、见取见;  灭谛七——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、见取见;  道谛八——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。  色界二十八:  苦谛九——贪、痴、慢、疑、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;   集谛六——贪、痴、慢、疑、...

    释宗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2939837.html
  • 佛教泛论(十八)

    ,情形如下所列。本惑十种都是迷于苦谛,所以都是见苦断。至于身见、边见、戒禁取见,身见是缘五蕴假和合,从而缘命根、同分而起,而此等是依迷因而生的苦果,由于对于非迷果的,不会生起,因此不对集谛、灭谛、道谛而起;边见是依身见而起断常二见,因此只对苦谛而起,对其他三谛同样不起;戒禁取见是非因计因、非道计道,是对迷果的苦谛而起,但是集谛、灭谛是迷之因,悟之果,因此不对此二谛而起,非道计道的戒禁取见是对道谛而...

    宇井伯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747087.html
  • 咒语非佛说

    名苦谛。  二则集谛,所谓集谛就是喜贪苦受。我们为喜贪乐受,不得不忍受苦受及不苦不乐受,以苦为乐,实际上就是乐于苦受而不厌倦。也就是说,所谓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是我们自己招集种种贪嗔痴而来。苦受是...世间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,贪嗔痴所招集。是名集谛。  三则灭谛,所谓灭谛就是说,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都是我们喜贪心不舍离贪嗔痴诸烦恼,循善不善业而受苦报、乐报及不苦不乐报,若厌离喜贪心,永尽贪嗔痴...

    释从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853054.html
  •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?

    ,即是过去所做的惑和业,也便是四谛中所说的集谛内容。  三、识—入胎之心识,由过去感业动力,使阿赖耶识受果报,遇缘托胎,完成现在之生命体。  四、名色—名是心识,属于精神,色是父母精血,属于物质,故名...圣人比声闻乘利根,声闻乘闻佛说四谛法,从苦谛上悟入,而缘觉由集谛上悟入,故较声闻乘为深。缘觉由集谛之无明,观十二因缘之缘起,无须听法,即依自力得觉悟,又称为独觉,即是辟支佛。因此缘觉乘也叫做独觉乘,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1154093.html
  • 人生的透视

    各方观察。亲自印证,因而认识人生的真相。四谛先说苦谛,因为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事实。  佛以“集谛”说明召致苦恼的原因,使我们获得透视人生的智力。三苦八苦都是结果,既有如是结果,必有如是前因。召苦之因,是...”三,循环生起,叫做“起惑造业,由业召苦”,苦复起惑,惑复造业,业又召苦,如是循环不己,所以苦恼无穷。佛说集谛,以明“惑”“业”二者,是集苦之因,而使我们明白生苦恼的主因所在,因获得透视人生的智力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2957113.html
  • 三法印非法印——论三法印与四圣谛之关系,并介绍阐陀经

    所以三法印不包括集谛与道谛。例如:十善业、十恶业、十二因缘、轮回等集谛的道理不在无常、无我的概念中。八正道中之正志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方便等修法也与无常、无我拉不上任何的关系。很多佛法都在三法印之外。阿难耸者为阐陀听说的法,正是三法印所无的集谛道理,使他对佛法的理论体系有了个较完整的认识。  一些道理的陈述,若以之用作法印,便应具备下列的特性:  ㈠代表性  ㈡概括性  ㈢界定性  ㈣简洁性  三...

    黄兆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363814.html
  • 道智与果等至

    生生起吗?业会产生果报吗?」为甚么呢?因为他完全觉悟苦谛与集谛。他已觉悟了苦谛因集谛而生起。因此,他不再生起那些疑惑。他可以无畏地说﹙vesarajjapatta﹚四圣谛真实存在,而且可以实证之。﹙...形式存在的五蕴﹙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、内、外……﹚。因为圣道﹙ariya magga﹚的生起具有去除覆蔽如实知五蕴之痴。由于没有覆蔽如实知五蕴之痴,觉悟是完全自动的。他能够随时观察集谛﹙samudaya 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285673627.html